close
成都日報多媒體報刊

《小康》雜志 記者 劉源隆 靳晶 劉建華 成都報道

擁有2300餘年建城史的成都,歷朝歷代都以中心城市的身份雄居於我國西南腹地,並被冠以“天府之國”的美譽。

跨《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的出臺,奠定瞭成都國傢中心城市的地位。今年4月,成都市第十三次黨代會召開,在廣闊的發展藍圖之下提出瞭更為具體的目標——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傢中心城市。西部經濟中心、科技中心、金融中心、文創中心、對外交往中心和國際綜合交通通信樞紐的“五中心一樞紐”將發揮強力支撐作用,助力成都完成自我突破、創新與飛躍。

近日,《小康》雜志派出記者深入走訪瞭成都,以期尋找一個朝氣蓬勃的新成都。



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傢中心城市



作為西部經濟活躍度非常高的城市,成都深知科技實力對一座城市發展的推動力。尤其是在成都經濟總量已經跨過萬億大關的背景下,利用科技使這座城市獲得經濟發展的新動力,成為各方共識。

5月12日,以“匯智創新,開放共享”為主題的2017成都全球創新創業交易會落下帷幕。本屆創交會,各類交易成交總金額240.25億元,其中,舉辦創新與投資對接、科技成果交易等4個專場交易會,吸引1.1萬餘名海內外投資者和創業者,2853個項目參加技術交易,初步統計成交額達83.6億元,較上屆增長35.5%。

深諳人才對於經濟社會發展的至關重要作用,成都頻頻向全球英才拋出“橄欖枝”。成都實施“黃金眼”戰略,開發運用“高端人才全球搜索系統”,線上線下同步攬才。

與此同時,成都還將通過做強制造、金融、物流、貿易、信息五大臨港產業,推動面向歐洲、中亞、西亞、南亞等國傢和地區以出口為導向的國際先進制造業龍頭企業出口基地、研發中心和結算中心向成都轉移聚集。力爭到2020年,國際鐵路港和國際航空港臨港產業主營業務收入達2500億元,實現進出口貿易120億美元以上。



比翼齊飛:成都制造與成都智造



成都成功舉辦全球創交會,對提升成都在國際友城和科學園區中的地位,擴大成都國際影響力起到瞭很好的作用。

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強市,成都堅持把人才資源作為第一資源。明確提出構築國際化人才高地。要求堅持以“高精尖缺”為導向,制定實施人才國際化戰略,深化“人才+項目+資本”協同引才模式,形成人才引育的鏈式效應,加快建設海外人才離岸創新創業基地,規劃建設一批國際高端社區,吸引和集聚一批世界一流的科學傢和工程師、創新創業領軍人才,打造國際一流的人才匯聚之地、事業發展之地、價值實現之地。

為瞭保障“成都智造”的順利推進,成都市委市政府可謂是不遺餘力。尤其是對於重點項目,成都還積極創新思路綜合施策,加快變電站、電力通道、燃氣管線、加油(氣)站等能源基礎設施建設,加強需求側管理,保障重要節點、重點項目、重點企業、重點產業以及社會民生的用能需求。其中,在能源保障方面,對重點項目用能實行“一事一議”。



天府文化:成都的根與魂



成都是古蜀文明的發祥地,2300多年“城址未變、城名未改、中心未移”,這足以說明成都的安定。很多人並不十分瞭解的是,成都自古就是移民城市。

中國史學會理事、中華口述史研究會副會長譚繼和曾言:“中國的城鎮化進程還在加速推進。每個城市差不多都有體現自己個性、特色和神韻的實體或遺產作為該城市的代表,關鍵看怎麼用。”的確,成都市城市規劃和建設歷來尊重歷史,延續文脈,註重城市的有機更新。

成都古代曾是“大陸文明”的起源中心之一,開放獨特的文明發展模式曾領先世界。如今的成都人也希望沿著祖先曾走過的路,不斷擴大成都的國際影響力,再創成都輝煌。(有刪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eautoroosmx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